首页 新闻 《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本色————中核华兴退伍军人的故事》华南、华北、西南

《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本色————中核华兴退伍军人的故事》华南、华北、西南

在中核华兴有这么一群人,曾经,他们身披戎装,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筑起钢铁长城。如今,换上“中核蓝”工装的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年代,但展现的是相同的军人本色。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从“60后”到“90后”,通过三个故事零距离感受退伍军人保家卫国、冲锋陷阵的奉献与忠诚,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

60后:纷飞的战火里,他是山河的捍卫者

“三个蚊子一盘菜,十个老鼠一麻袋”,这句民间谚语说的就是与云南接壤的越南北部热带雨林,这儿高温多雨,野兽虫蛇遍地,后勤补给困难,战场环境异常恶劣。谈起往昔峥嵘岁月,赵喜林难掩内心激动,耳畔仿佛传来呐喊练兵的声音,思绪瞬间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1983年10月,正在华兴一公司待业的赵喜林在18岁时应征入伍,其后随部队从山东赶赴云南,来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最前线,参与了战斗异常激烈的老山、者阴山防御战。

1985年5月31日,越军特工部队集结了一个团的兵力,对赵喜林所在的211高地发起猛烈进攻,最惨烈的战斗随之而来。在“两山”上,每一寸土地都被双方军队反复争夺……赵喜林所在的连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增援部队赶到后,赵喜林却不肯休息。“你们掩护我,很多人还没撤下来,我要带战友们回家!”说完他扭头就扎进了战火中。战场上子弹“嗖嗖嗖”地乱窜,根本直不起腰,赵喜林就用“四肢着地,背包带把伤员绑在背上,背着紧搂着自己脖子的伤员爬行”的方式救护战友,他一边艰难地蠕动着,一边敏锐观察前方动向,利用石缝等掩体小心翼翼地前进,就这样从山上爬到山下,赵喜林爬了4个多小时,两条手臂早已鲜血淋漓。

在“两山”前线,英勇顽强的战斗催生了“宁可自己鲜血流,不让祖国少寸土”的“老山精神”,战士们把“丹心献祖国,碧血写青史”“为祖国甘愿牺牲一切”等战斗誓言,写在衣服上、帽子里、腰带上,用赤胆忠诚为祖国冲锋陷阵,浴血战斗。在战斗中,一名又一名党员打头阵、当先锋,勇敢冲在战斗的最前沿。

“我家里兄弟多,让我冲在前面!”赵喜林多次向连队申请冲锋打头阵,但因为他不是党员,所以每次执行任务都排不上号。在强烈的进步愿望刺激下,赵喜林咬破手指头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敬爱的党组织,请在战斗中考验我,打头阵、当尖兵就是我的入党动机”。终于,因为表现突出、不怕牺牲、战斗勇敢,赵喜林被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入党仪式在乡亲家里举行的,赵喜林朝着祖国的方向,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告别峥嵘岁月的军营、挥别朝夕相处的战友,赵喜林摘下帽徽、退下军装,收好三等功勋章,退伍转业到人生“第二战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继续书写着奋斗篇章。从军装换工装,改变的是行头和岗位,但曾经的铁血荣光早已融进了他的血脉里。“退伍后是我踏上核工业‘长征路’的新开始!”赵喜林总是这样说道。

80后:跳动的火焰中,他是生命的守护者

2008年夏天的某个午夜,一阵阵急促的警铃声划破了黑夜的宁静,原广东开平市消防中队消防员邹青猝然惊醒。

“有火情!”这是邹青的第一反应。不到10分钟,他和队友们已经整理好行装,集结完毕准备登车出发。

距离目标地点几公里外的公路上,远远地能看到火光冲天的场景。着火地点位于一个大型的布料厂,堆积的布料助推着火光迅速蔓延,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大家沉重的面色。今年是邹青应征入伍的第二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迅猛的火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消防员沉重的责任感。

救火刻不容缓!队长在紧急请求增援的同时下达了救援任务,当他们到达现场时,触目所及的布料已经被全部点燃,楼房被熊熊大火覆盖,火焰舔舐着厂房的顶棚,浓烟弥漫,情况十分危急。

“孩子,里面还有个孩子!”一对父母声嘶力竭地喊着。邹青不敢耽误,深吸一口气戴好空气呼吸器,战友们拿起水枪开道,眼前是高温炙烤、浓烟遮挡,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那对父母描述的位置。

在一间不起眼的小房间外,邹青似乎听到了微弱的哭声和呛咳声,然而旁边一根钢柱已经因为长时间的燃烧而倾斜,有可能倒塌堵住房门。“快一点,再快一点”,他毅然冲进房门,隐约中只见小小的人影蜷缩在门边,他一把抱起小女孩,护住她的脸和头往外冲,当他冲出来的那一刻,战友们往他的身上冲水降温。他这时才后怕地回头看了一下燃烧的厂房,那根倚在门口的钢柱已经轰然倒塌。

“谁不怕火,谁不怕死?”,邹青笑得很腼腆,“但我更怕没把人救出来。”柔软中是无声的坚定。

“我参军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消防员还属于兵役制范畴,我很自豪能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能够守护万家保平安!”从消防员退伍后,2017年邹青入职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成为一名施工员,他提料备料、验收材料、协调班组,忙碌中也坚持着一些小习惯:出门必断电,让大家在蚊香下面放盘子而不是垫纸张,遇到消防栓总喜欢绕着去看一看……正因如此,他也常被大家戏称是安全部的编外人员。

每次项目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前,邹青都会提前找一些近期发生的火灾案例,搜集了相关的数据,通过模拟火灾现场的方式,让同事们体验火灾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并且教他们如何在火灾发生时,正确使用灭火器、逃生自救等技能。“虽然脱下了戎装,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名消防员身上的责任!”邹青坚定地说道。

90后:苍凉的大漠里,他是利刃的操刀人

沙海茫茫不见边,狂风漫漫不见天,这是大漠深处的真实写照,2015年的秋季,年仅20岁的孙邦辉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作为一名导弹操作号手,他在北部火箭军服役五年,每当回忆起从军经历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忍耐”。原来火箭军大多远离城市的喧嚣,日常训练过程也是一板一眼,甚至可以用枯燥乏味来形容,而这对于一个年轻好动的95后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为了时刻激励自己,他在床头写上了“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的警示语,并采取了“转移注意力大法”,日常多钻研技术、勤奋练习、与战友开展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在2018年军事训练半年考核中他取得了全旅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导弹千里点穴,毫厘之差成败分野。”火箭军的日常训练固然会让人感到枯燥,但执行发射任务、精准打击目标时便是他们专属的热血时刻。

大漠硝烟起,部队千里机动挺进高原,便意味着战斗开始了。在一次重要的任务中,面对复杂的环境,他始终连续奋战7个昼夜,每天只睡不到4个小时,按照操作规程一步步仔细检查,确保测试数据100%,最终提前交付了合格弹。几天后,伴随指挥员一声“点火”口令,一枚导弹直冲云霄,大漠深处一声巨响,导弹像手术刀一般精确命中千里之外目标,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2020年退伍后他来到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初入职场的孙邦辉便遇上了肆虐的新冠肺炎,5年的部队生活早已把军人意志刻画进身体,家国情怀融入进骨血,秉承着“哪里有需要,人民子弟兵就在哪里”信念,他主动请缨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时至今日,回忆起那段军旅生涯,今年28岁的他说:“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作者:万琨、吴梦雯、姚想)